随州市曾都区逸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
全国统一客服热线:13797887220(陈经理)
“菇”舞人心 讲述菇农脱贫历程
2019-05-23 13:52:25 阅读量: 270
  5月9日,农业科技报社媒体助农扶贫安康新闻采访团从安康市区出发,驱车近两个小时,来到了当地人称“香菇小镇”的汉滨区茨沟镇。在镇上红岩村食用菌脱贫园区,一位年轻的负责人站在午后的阳光下向记者介绍自己:“我叫邓金龙,今年29岁,2005年参军入伍,2010年12月退伍回家创业。之前养过七彩山鸡,因技术和销售出现问题导致失败。2012年到河南南阳西峡学习香菇种植技术,2016年回家种植香菇,现在香菇小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职务。”
  邓金龙说,该园区是一个集食用菌培养生产、加工包装、储备销售、观光体验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多业态发展的田园综合体。项目总投资1.2亿元,规划面积2000亩,目前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。
 
 
 
  邓金龙带领记者走进了大棚,十余名务工人员在里面忙碌着。他拿起一袋菌棒说,按照“企业+合作社+贫困户”的经营模式,公司年生产香菇菌袋1000万袋,年产香菇1万吨,辅射大河、谭坝、中原、紫荆、叶坪等19个镇办39个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香菇产业,带动贫困户2100户,可实现产值1.2亿元,实现利润3000万元,户均增收7500元。
  据了解,汉滨区以“区级统筹、镇办实施、村级所有、企业使用、收益固定、贫困户受益”的原则,按照一般村贫困村每户1万元,深度贫困村每户2万元的额度,为贫困村集体进行配股,折股量化到村、收益量化到户,实行村集体资金所有权、企业资金使用权、贫困户分红收益权“三权分置”。将资金投入到项目主体,经营主体投入到固定资产方面,给予带动贫困户每年不低于2%的资金分红,用于流动资金的给予带动贫困户不低于6%的资金分红,2020年以后,分红资金归村集体所有,将有效实现了贫困户稳定收益,壮大了村集体经济,也确保了资金安全。
  随行的汉滨区新闻中心副主任汪金波告诉记者,汉滨区在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融合中,改变以往资金投入存在的“撒胡椒面”“打水漂”等问题,盘活资金,创新方式,为壮大村集体经济,实现群众持续增收打牢了基础,精准破解了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以及扶贫资金“趴窝”等难题。
 
 
 
  来园区指导工作的汉滨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周濬告诉记者,茨沟镇红岩食用菌基地是以异地兴业、林权入股建设的特色产业园区,通过“统一建棚、统一制袋、分户经营、订单回收、产业孵化、稳定脱贫”模式,让贫困户熟练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后,回家自行发展,第二年再安排其他贫困户进园入棚接受经营实训。通过让贫困户经过经营实训掌握技术,回家利用房前屋后建棚产菇,最终形成以园区为依托、以农户为支撑的合作经营模式。园区不仅成了技术“孵化园”,也成为贫困户的“创业园”,从而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。茨沟镇红岩园区2017年带动318户贫困户脱贫,2018年已有410户贫困户与园区签订了香菇种植协议,有80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。
  据记者了解,这种模式使贫困户掌握了技术,每家房前屋后建棚产菇,实现自主发展产业脱贫致富,形成“一村一品”的食用菌产业,从而全面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。其流程是,由园区统一规划建设标准化大棚,统一制成标准化成品菌袋,菌丝长满发白后,发给贫困户;贫困户认领大棚,在技术员指导下负责日常技术管理和采摘香菇;贫困户采摘的香菇,由公司统一按市场价格收购、销售。